时间: 2024-08-16 17:24:27 | 作者: 大事纪要
近年来,吉利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理念,全面启动“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工程”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工程”,以一流课程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吉利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课程,为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模块设计,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提升”工程。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吉利学院先后出台课程建设品质衡量准则及评价指标体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模块)建设与课程(模块)评估实施暂行办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建设体系。
优化课程建设机制,打破体制机制桎梏,跨界融合,聚势建设,形成了“学校-学院-教研室”课程协同联动共建机制;加大对课程建设经费投入,激发课程建设活力,学校每年投入400万“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进行课改教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数字课程打造;组建教授+青年教师“传帮带”的课程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磨课、赛课推动更多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突围”,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进阶培育体系。经过三年课程建设学校已培育校级品牌课程100门,校级一流课程36门,校级品牌教材100余部,省级一流课程10门,课程思政省级示范课程1门、省级金课1门。
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师资,一流师资是一流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学院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格外的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工作,持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构建了基于职业规划导向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建立分层次、多平台、多形式、立体式的培训网络,实现教师职业培训和信息素养培训全覆盖。同时,学校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专家、教授高层次人才“传帮带”作用。
聘请专家、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持续开展课程建设指导和培训,严把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教学质量关,常态化开展说课比赛,以说促教、以说促长,破除课程“千校一面,千课一面”的瓶颈,打造“金课”。
坚持回归人才教育培训原点,严把进口和出口关,合理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利用数字化技术平台和大数据,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和学习评价的跟踪与反馈;加强学生作业、实训、竞赛成果产出;加强期中考核、期末考核、毕业考核全过程、全要素学习检验和学习评价。设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保障委员会,组建“校级专职督导、校级兼职督导及院级兼职督导队伍”三级督导队伍,形成“学院、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多元化基层教学组织和“领导、同行、督导、老师”全员听课评课制度;建立教师信息员和学生信息员“两条线”并进的评教队伍,基于人才培养实践基础,构建六个系统、五方联动、四个机构、三个监管层面、两个观测点、一个回路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目标、标准、执行、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控制管理系统;严控教学全过程,实行日常教学检查、“三段式”常规教学检查与专项教学检查相结合的“五查”,实际做到教师忙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实起来。
依托“企业办校产教融合”的天然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对接集团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吉利科技、移动出行等协同育人,破解“企业用工难,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因知识技能脱节无法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从而就业难”的人才供需矛盾。
推行“揭榜挂帅”,建设支撑人才教育培训、高水平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一流科创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和实践平台,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放实验室、“数字化制造工程中心”和“超算中心”等前沿技术探讨研究机构和高精尖实验室。
聘请30余名来自集团旗下各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参与教学与指导学生实践,选拔40余名一线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内培外引”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已培育9个“创新团队”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17项5个教学“创新平台”,校企共同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177项,编写教材64本,承担技术攻关科研项目33项。校企“联手”让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实现无缝衔接,打通学校到职场最后一公里,实现政校行企协同育人。
课程建设水平最终落实到“高质量的课堂”。吉利学院坚持“高到课率高抬头率高满意率”以“三高课堂”为抓手,强调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坚持教育学生的方式的改革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层次地融合,解决教与学模式创新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依托吉利人才集团自主开发的“芯位教育”在线资源平台,通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及高校的深度合作,不断建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场景,以科技赋能教育、以学问激发想象、以改革优化实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助力教师打造高质量课堂,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创新探索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助力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学校格外的重视人才教育培训与企业需求和产业结构性调整、供给侧改革的融入融合,依托企业办校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公司参与人才教育培训,引入企业智能、真实、数字化的行业企业生产线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打造“沉浸式”教学环境和实训条件;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和职业资格认证。实际做到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杜绝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杜绝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将最新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打造“全真”教学环境,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打造师生双向奔赴的磁场。
深耕教学守初心,为党育人担使命,一流课程建设是吉利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第一步。未来,学校聚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机遇,聚焦“新工科”大胆探索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子,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吉利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理念,全面启动“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工程”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升工程”,以一流课程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吉利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课程,为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模块设计,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提升”工程。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吉利学院先后出台课程建设品质衡量准则及评价指标体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模块)建设与课程(模块)评估实施暂行办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建设体系。
优化课程建设机制,打破体制机制桎梏,跨界融合,聚势建设,形成了“学校-学院-教研室”课程协同联动共建机制;加大对课程建设经费投入,激发课程建设活力,学校每年投入400万“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进行课改教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数字课程打造;组建教授+青年教师“传帮带”的课程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磨课、赛课推动更多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突围”,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进阶培育体系。经过三年课程建设学校已培育校级品牌课程100门,校级一流课程36门,校级品牌教材100余部,省级一流课程10门,课程思政省级示范课程1门、省级金课1门。
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师资,一流师资是一流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学院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格外的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工作,持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构建了基于职业规划导向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建立分层次、多平台、多形式、立体式的培训网络,实现教师职业培训和信息素养培训全覆盖。同时,学校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专家、教授高层次人才“传帮带”作用。
聘请专家、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持续开展课程建设指导和培训,严把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教学质量关,常态化开展说课比赛,以说促教、以说促长,破除课程“千校一面,千课一面”的瓶颈,打造“金课”。
坚持回归人才教育培训原点,严把进口和出口关,合理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利用数字化技术平台和大数据,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和学习评价的跟踪与反馈;加强学生作业、实训、竞赛成果产出;加强期中考核、期末考核、毕业考核全过程、全要素学习检验和学习评价。设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保障委员会,组建“校级专职督导、校级兼职督导及院级兼职督导队伍”三级督导队伍,形成“学院、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多元化基层教学组织和“领导、同行、督导、老师”全员听课评课制度;建立教师信息员和学生信息员“两条线”并进的评教队伍,基于人才培养实践基础,构建六个系统、五方联动、四个机构、三个监管层面、两个观测点、一个回路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目标、标准、执行、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控制管理系统;严控教学全过程,实行日常教学检查、“三段式”常规教学检查与专项教学检查相结合的“五查”,实际做到教师忙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实起来。
依托“企业办校产教融合”的天然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对接集团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吉利科技、移动出行等协同育人,破解“企业用工难,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因知识技能脱节无法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从而就业难”的人才供需矛盾。
推行“揭榜挂帅”,建设支撑人才教育培训、高水平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一流科创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和实践平台,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放实验室、“数字化制造工程中心”和“超算中心”等前沿技术探讨研究机构和高精尖实验室。
聘请30余名来自集团旗下各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参与教学与指导学生实践,选拔40余名一线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内培外引”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已培育9个“创新团队”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17项5个教学“创新平台”,校企共同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177项,编写教材64本,承担技术攻关科研项目33项。校企“联手”让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实现无缝衔接,打通学校到职场最后一公里,实现政校行企协同育人。
课程建设水平最终落实到“高质量的课堂”。吉利学院坚持“高到课率高抬头率高满意率”以“三高课堂”为抓手,强调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坚持教育学生的方式的改革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层次地融合,解决教与学模式创新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依托吉利人才集团自主开发的“芯位教育”在线资源平台,通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及高校的深度合作,不断建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场景,以科技赋能教育、以学问激发想象、以改革优化实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助力教师打造高质量课堂,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创新探索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助力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学校格外的重视人才教育培训与企业需求和产业结构性调整、供给侧改革的融入融合,依托企业办校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公司参与人才教育培训,引入企业智能、真实、数字化的行业企业生产线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打造“沉浸式”教学环境和实训条件;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和职业资格认证。实际做到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杜绝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杜绝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将最新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打造“全真”教学环境,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打造师生双向奔赴的磁场。
深耕教学守初心,为党育人担使命,一流课程建设是吉利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第一步。未来,学校聚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机遇,聚焦“新工科”大胆探索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子,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