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曹德云:向 “新” 发力 提 “质” 赋能 打开险资发展新空间

时间: 2024-08-11 07:49:48 |   作者: 标杆工程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下,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壮大耐心资本”的新提法,充足表现了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积极引导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统筹规划与坚定决心。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一定要经过长时间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呈现出生产力发展整体提升的磅礴伟力。耐心资本作为金融领域的新概念,主要指以长期投资为主,坚持价值投资、责任投资。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投资渠道多元,是金融市场典型的优质长期资金,具有天然的耐心属性,高度适配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的资金需要,且能够最终靠债券、股票、股权投资、债权资本预算、资产支持计划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与新质生产力所有的环节密切衔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保险资金基于自身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的特点与优势,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优化过程中提供了大量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成为践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向标,在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的同时,引领资本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聚集。

  截至2024年6月末,保险业总资产超3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0万亿元,并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与此同时,从当前金融结构看,保险业资产仅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7%,而国际中等水准在20%左右。加快发展保险业,壮大保险资金,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对冲周期影响、增强市场活力,有利于培育“耐心资本”、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高经济韧性。

  推动“资金-资本-资产”的良性循环,重点是畅通资金流转过程中的堵点。在一级市场方面,保险资金作为投资人,可从长期资金市场角度为被投公司可以提供市值管理方法、金融咨询服务,促进上下游公司业务协同,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保险资金的投向往往具有示范效应,可以带动别的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放大被投企业的融资能力;在证券交易市场方面,保险资金能够最终靠新股配售、战略增发、场内交易等方式投资科创板、创业板,为科创公司可以提供再融资支持。当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给市场以耐心,市场给资本以信心,资本给产业注入发展动力,产业又反哺市场,市场的活力为资本的注入增添更大的吸引力,进而汇聚更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长期资金市场,“资金-资本-资产”的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近年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市场中的长期资金、优质资金和耐心资本,在服务好新质生产力的长期资本要素配置,为科技公司、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全周期、多层次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

  一是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为科创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6月末,投向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债权资本预算、股权资本预算登记规模超过2000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债权资本预算、股权资本预算登记规模超过5500亿元。通过上述产品,保险资金大范围的应用至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形成了一批口碑项目。

  二是凸显长期资金优势,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直接股权投资,支持特定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金直接股权超过1.2万亿元,在科技前沿、数字化的经济、数字化应用、新能源等领域正积极布局,助力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间接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科创产业。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余额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正加大科学技术创新领域投资布局。例如,设立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基金,投资规模高达300亿元,主要支持医疗和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设立太保长航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20亿元,主要投资于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发展。

  三是立足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坚定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二级市场投资方面,保险资金从国家中长期战略角度进行布局,优选赛道开展长期投资。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6万亿元,并通过积极参与先进制造、高性能计算、半导体、通信和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公司的新股配售、战略增发,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关键性的资本支持。

  当前,保险资金正在通过加大底层资产挖掘力度和创新投资方式等举措,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等领域,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但实践中仍有一些难题需要破解。在配置动力方面,科学技术创新领域高成长、高风险、收益分布不均匀等特征,与保险资金安全稳定的需求不够匹配。在资金约束方面,保险资金面临负债刚性成本、偿付能力等约束,特别是近年来利率中枢下行,资产端收益率持续走低,行业利差风险加大,对稳定收益的需求更强烈。在机制建设方面,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尚待健全,且缺乏相应的容错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资金长期优势的发挥。在投资能力方面,保险公司在科技金融领域的产融结合人才储备、投研能力储备有待加强,且针对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主体的专业信用评估体系也有待建立。在产品化方面,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形态相对单一,且产品结构和功能较为固化,需要围绕新质生产力融资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和供给。

  习强调,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对于保险资金而言,要实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与自身长期稳健发展相融合,应着眼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深刻把握产业转型中的“新”和“质”,持续推进投资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打开发展新空间。

  一是加速探索长期资金服务新经济、新产业的模式和路径。加快新投资方向的探索和布局,既要兼顾新基建、新能源以及盘活存量资产等现金流稳定的传统债权投资,也要聚焦“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领域,丰富投资策略和产品供给,寻找业务发展新领域和新空间。

  二是建立健全与新投资方向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树立以长期业绩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创新容错机制,加强覆盖全面的投资人才储备,科学界定风险因子和资本约束,理顺投资决策、信用评级以及风险管理等机制流程,自上而下从战略框架、宏观策略、中观产业研究、产品创设、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全方位迭代升级。

  三是切实提升投研能力,努力解决支持新质生产力的“难点”和“堵点”。持续提升对创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质资产项目的发现能力、定价能力、投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评估能力。要系统提升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的专业投研能力,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价值发现、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加大金融科技在投资决策和投后管理中的应用。

  四是建立多方要素循环体系,打造合作共生共赢生态。当前,科学技术创新领域的投融资政策体系和支持机制已初步构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产业载体、科技公司等各类参与者协同创新、同频共振,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多方要素循环体系,一同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