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9-08 06:34:12 | 作者: 业绩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沙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邮政从传统步入现代,业务量持续增长,电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网络体系,服务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领域,加快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互联网+”促进多行业融和创新发展,构建和衍生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只有164处邮电局所,其中自办局所17处,而且这些邮电局所大都设在市区,农村很少。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投资建设,邮政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沟通城乡、方便快捷的现代邮政网络。到2018年底,全市邮政营业网点达到2074处,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2.6倍,比1949年增加了1910处;全市邮政邮路总条数28条,邮路总长度(单程)2121公里,邮政投递线万公里;其中邮政农村投递路线条,农村投递路线万公里;邮政城市投递路线条,城市投递路线万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邮政的运力主要靠铁路客运加挂邮政车厢和汽车货运邮件,历史数据显示,1952年全市只有1辆邮运汽车,收寄、投递力量严重不足。经过70年发展,2018年底全市拥有各类邮政服务汽车3331辆,其中快递服务汽车2411辆,全市平均每一邮政营业网点服务面积为5.6平方公里;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人口为3931人,城区每日平均投递2次,农村每周平均投递6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邮政业务只有函件、信件、报刊杂志寄递等少量邮政服务,1950年,长沙累计发送函件603.83万件、报刊期发5.27万份,邮政寄递服务普遍要比较长时间。1950—1978年,各项业务稳步发展,1978年累计发送函件2144.55万件、报刊期发70.89万份,分别是1950年的3.6倍、13.5倍。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产和需求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传统邮政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1978—1988年的10年各项业务年均增速达最高值。1988年累计发送函件达7216.63万件、汇票119.26万张、报纸累计16289.0万份、杂志累计1124.68万份,1978—1988年均增速分别为12.9%、7.2%、9.7%、12.5%。进入90年代,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增加,各项传统邮政积极创新,如邮政企业强力推出商函、账单、邮政贺卡3项重点函件产品,函件业务量2003年达最高值,累计1.8亿件;汇票业务量1997年达最高值,达141.05万张;订销报纸累计数1996年达最高值,达19356万份;订销杂志累计数1986年达最高值,达2029.72万份。2000年后,随着通信能力的快速提升,商业函件大幅度减少,但报刊、杂志仍有较大的业务量,2018年订销报纸累计12928.3万份、订销杂志累计654.29万份。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电信业通信能力建设取得飞跃发展,综合通信能力迅速提高,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建设、改善和完善,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宽带等电信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话普及程度快速提高,电信业已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电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仅有市内电线路、长途电线路;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加大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大力建设电缆和微波线路,加大光缆线路改造、入户和提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到2018年底,长沙光缆线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全市只有电线门,电线部,载波电线部,电话普及率水平很低。一直到改革开放初,通信能力仍十分有限,1978年底,全市固定电线万户。改革开放之后,固定电话通信发展进入快车道。固定电线年间,固定电线年底全市电线年底,长沙固定电话仍保持在较高水准,固定电线万户。
移动电话业务从无到有,手机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奢侈品变成现在生活中的日用品。90年代移动通信的出现和发展,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自此以后,移动电话用户扩张迅速。移动电线万移动电话用户,移动电线倍。
长沙互联网宽带用户最早的数据记录是1997年,全市仅0.34万户。经过21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到2018年底,网络覆盖到了全市所有区县(市)和乡镇,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328.17万户。1997—2018年的21年间,移动电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长沙邮电业务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邮电业务量也快速增长。
1950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970年不变价)只有65.5万元,经过70年的发展,传统邮政业务积极地推进业务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了邮政业的稳步发展。2018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112.89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950—1978年年均增长5.0%、1978—1990年年均增长18.8%、2010—2018年年均增长48.8%。2018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8.03亿元,分别比1950年、1978年增长近8942.0倍、1699.5倍,邮政业务收入1950—1978年年均增长6.1%,1978—2018年年均增长20.4%。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电信业务平稳发展,1950―1978年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7.2%。改革开放后,电信业总体上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的迅速拓展,拉动电信业持续迅速增加,电信业务总量1978―1990年平均增幅达19.3%。2010年后,随着3G、4G、5G技术的更新迭代,移动互联网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数据业务拉动电信业务进入迅速增加通道。2018年电信业务总量(2015年不变价)达到644.10亿元,2010—2018年年均增长40.7%。电信业务收入从1950年的118.01万元扩张到2018年的117.21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1978—2018年的40年间,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1.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增加的需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邮电通信业依据自己网络优势,不断开拓新业务,形成了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
1、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快速地增长。快递作为一项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度、快节奏的新业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有力地促进了邮政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快递服务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44407.97万件,同比增长34.0%;完成快递业务收入442470.58万元,同比增长21.4%。近5年,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8.6%、27.9%。近年来,快递业务收入在邮政业中占比继续提升,2018年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业务收入的比重达76.2%。
2、快递业务结构一直在优化。2018年同城快递业务量、异地快递业务量、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完成11872.31万件、31034.05万件、1501.61万件,各项快递业务量占全市快递业务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6.7%、69.9%和3.4%,各项快递业务收入占全市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9.2%、54.8%和9.4%。近5年,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年均分别增长46.8%、35.6%、55.5%,呈现异地业务为主,同城业务比重提升,国际快递、邮政国际小包等业务快速地增长的发展态势。
3、快递电商协同发展持续深化。随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度实施,“互联网+快递”释放出巨大活力,快递公司与电商企业深度合作,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渠道,快递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快递“最后一公里”派送已形成由智能快递箱、校园派送站、商超合作代收店、社区O2O门店、第三方代收平台等多种模式组成的小生态圈。各地快递服务平台整合、连锁复制、结盟联合方式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快递末端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截至2018年末,累计共设立智能快件箱0.5万组,格口45万个。通过智能快件箱累计派件7900万件。
在大力发展基础电信业务的同时,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互联网业务开始起步建设。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中国公众互联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社会化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