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些思考

时间: 2024-06-10 04:07:22 |   作者: 业绩案例

  今后十年将是宽带无线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宽带移动通信已成为全世界业者的共识,但是什么样的技术将成为未来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主流一直是产业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这也正好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有一定技术储备、又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市场的国家提供了潜在的后来居上的机会!

  宽带移动通信慢慢的变成了国际新的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的焦点,今后十年将是宽带无线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宽带移动通信已成为全世界业者的共识,但是什么样的技术将成为未来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主流一直是产业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当前还没有哪一方面敢称自己研究的技术就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这也正好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有一定技术储备、又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市场的国家提供了潜在的后来居上的机会!这个机会我们能不能把握住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能确定的是中国通过在第一代模拟无线通信上全部引进,第二代以GSM为代表的数字移动通信上进行消化吸收,第三代移动通信上以TD-SCDMA为代表进行赶超,在第四代宽带无线通信上有希望在某一些程度上引领部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潮流!最理想的目标则是在15到20年以后能从现在的通信网络大国成为真正的通信技术强国,全面引领国际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把下面几个问题理解清楚也许会有助于目标的实现,那就是: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的应用需求是什么,有些什么样的特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特征可能是哪些?我们怎么样才能在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作者在本文中试图把自己对这样一些问题的一些肤浅认识写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通信网络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这里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仅仅专指无线通信,还包括有线情况下的漫游通信,它是一个集有线、无线与广播通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移动通信网络)慢慢的变成了现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并日益改变着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而人类改变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又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我们先简单地回顾一下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

  18世纪以后,随人类航海事业的大规模发展,产生了对跨越广袤空间的通信手段的需求。直到19世纪,才有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和贝尔发明的电话,但这些都需有线年赫兹在实验室里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无线年马可尼在横跨英吉利海峡的大西洋上空成功开展了远距离无线信息传送实验,终于实现了人类无线通信的长久夙愿。

  刚出世的无线电通信只能实现单向的消息传送,而且过于笨重。此时,军事机动性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军事领域对基于无线的移动式便携双工通信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这种需求,于是在二战后不久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双工无线通信收发设备。美国电报电线年前后成功地将这种无线双工通信与公共有线电话连接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电话通信服务,但这时的通信是模拟制式的,而且只能在很有限的区域内通信,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无线通信的初生代。

  *对便携与移动的渴望迎来了蜂窝电线年双工无线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双工无线话音通信由于其高昂的成本仅能在特殊领域进行应用,因此无线技术在这一时期一直集中应用在广播领域。随着蜂窝覆盖技术的提出和无线移动切换技术的进步,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芯片制造工艺的提高,使得电子设备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体积得以大幅度减少,于是社会大众所希望的个人移动电线年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电话通信系统在日本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就是现在常说的第一代无线通信。但由于基于模拟技术,其通信质量和安全性差,用户容量很低,经营成本也很高,只能为少数有钱人提供服务。因此大众通信的需求和赚取更多利润的渴望直接促使具有高容量、高可靠性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在20世纪90年代初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的应用使得每个人只要使用一个通信终端便可以在蜂窝覆盖的范围内和其它任何人进行通信,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种通信便是我们常说的个人通信系统,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也就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推出的同时,IP互联网络在整个世界由点到面快速地发展起来,IP网络以人为本,自由发展的体制使得网络上的各类新应用、新业务不断推出。人们的眼光,特别是新一辈年轻人的眼光慢慢的被吸引到网络上,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兴趣更多地转向了互联网,因此导致传统电信网络中语音业务流量持续下降,语音业务收入特别是固定话音业务受移动话音业务和互联网语音业务(VoIP)的影响而加速下滑。这就迫使电信网络特别是以提供语音业务为主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必须要提供其它非话音业务。但是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传输带宽比较低,不太可能以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为基础开发和提供各类新业务而不影响话音通信,因此可提供更高通信带宽,因而能在提供除话音服务的同时提供其它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在90年代初就被迅速提上研发机构的议程,并在90年代中后期被逐步标准化。3G提出之初,第二代蜂窝只能提供最大几十K比特/秒的上网速率,连骨干光纤网也只有几百兆比特/秒的带宽,因此3G研发之初定的2M带宽目标在当时来说确实是属于宽带无线通信。可惜,互联网提供的新型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发展实在太快,用爆炸式发展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当3G在2000年前后推出其全套标准时,骨干网上传的各类业务所占带宽达到了千兆比特数量级,3G的2M共享带宽已无法再满足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的要求,于是3G的规模性商业应用一再被推迟,相应的IEEE推出的可提供高带宽传输服务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超宽带技术、无线城域网技术等基于IP的无线通信技术虽然在支持移动性方面并不怎么好,但却由于其低成本、部署简易而受到广大新老用户的青睐。另一方面,网络上的可视电话、手机电视与移动多媒体游戏、移动Web2.0(Web2.0是网络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相对于互联网络早期简单的网页浏览和BBS,Web2.0使用户成为了内容创建者。也有一种看法认为web2.0是以人为核心线索的网络。同传统网站相比,Web2.0网站拥有无数的内容贡献者,因此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等应用极大地吸引了人们参与网络、享受网络生活的热情,而这些应用行为不是当前哪一种网络技术、哪一种系统单独能够很好的满足的。于是,到底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系统、怎么样的组织才能满足大家层出不穷的应用需求,特别是移动应用的需求成为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热点。实际上,当前的通信网络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它需要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满足大家应用的需求。

  随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便携移动“通信与计算”终端的普及,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前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简单话音通信服务。这实际上源于互联网深入人心,并已经改变了人们的通信习惯。现在人们已经对网络上相对可靠、易用的业务习以为常,并且希望这些服务能在用户的便携终端上随时随地地得到。更有甚者,用户还希望自己能主动参与服务或提供某些标识自己特色的新内容给其它用户,与此同时还要求移动运营商必须设法确保在移动环境下提供给用户与固定接入通信同样的业务质量。这些新的应用需求是当初诸多网络技术探讨研究与设计者们所未充分预计到的,于是面对新出现的这一些状况,科学家们需要研究设计新的移动通信系统。在设计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前,仔细研究分析出未来新应用动向及其特征将十分有助于研究人员从宏观上把握技术应用的动向,从而最终设计出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那么未来移动应用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呢?通过一系列分析近年来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状况,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通信技术发展为用户所带来最直接的好处除了通信费用大幅度下降之外,就是用户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导一个业务。传统运营商简单按用户所需响应的被动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想要自己来主导业务,自己来主动选择业务,甚至是自己为自己创造新的业务并提供给其他人使用,并且能方便灵活地与其他同类用户之间实现互动,这是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以社区为代表的人际交互需求将成为用户对互联网服务更核心的需求。人际互动能深化原创内容的挖掘,开拓互联网的信息来源,并密切了用户之间的联系。由此形成的线上互联网服务社区化以及新的线下服务模式,将成为各种服务创生新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整合了新技术和新服务模式的个人关系管理以及个人信息管理服务将与原有的互联网基本服务逐渐紧密结合。

  移动通信进入宽带时代就必然带来更多的宽带消费服务内容。目前互联网的八大热门服务分别是电子邮箱、浏览新闻、搜索引擎、浏览网页(非新闻类)、在线音乐(含下载)、即时通讯、论坛/BBS/讨论组和在线影视(含下载)。其中在线音乐与在线影视进入互联网八大热门服务说明宽带业务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用户主导和自创业务的发展将为宽带网络多姿多彩的应用,以及宽带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无限的创造可能。这同时将让宽带运营商意识到宽带产业的竞争已经超越基础网络资源架构的层面,更大的竞争力将集中于对宽带网络应用的发掘层面上。这些可以用一个新词来表示,那就是“宽带新媒体业务”。近两年来宽带网络视频与Web2.0和P2P的结合产生了可视播客(Viewing Podcasting),手机照相录相带来了个人视频的兴起,便携媒体播放器PMP(MP3、MP4、iPod)和手机电视与手机游戏的应用促使广电业务、互联网业务和电信业务的融合等等都预示着未来宽带移动网络的应用即将向网络新媒体演化,在人们还未消化下2.0,Web时代又迎来了3.0!Web2.0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内容创作,作者认为Web3.0则是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语义网格和知识网格的、能为用户提供更多可能性的虚拟数据服务平台。整个网络系统在web3.0时代对用户来说更像是一个单一的关系数据库,所有网络中的信息都连接在一起,并且有组织、有管理,不论用户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有需要,它都能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这些新兴的下一代宽带网络应用不但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会成为未来网络的主流业务,同时将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

  三网融合提出已经很多年,但由于利益和政策的原因导致网络融合十分困难。幸运的是用户不全部受利益集团的控制,具有一定的自由权来选择接受什么样类型的业务服务,并且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需要设计或购买自己想要的便携终端类型,于是三网融合首先在终端现出了曙光。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现在的PDA、手机终端等功能非常强大,这些智能终端支持各种不同的通信标准制式。制造商们将很多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在一个终端上通过多模多频的形式整合起来,使得以手机为代表的个人智能终端能够将通信、计算、娱乐、保健、信息、广播电视等其他很多业务融合在一起。而且这些业务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对整个移动通信市场从管理理念、经营模式以及各种服务的体现上带来非常大的变革和冲击。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用户自创业务的发展使得网络业务内容服务与业务信息数据的传输服务彼此相对独立。用户本身成为了网络服务内容的创作者,且其创作的内容将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到每一个角落。因此其内容的健康与否不再局限于局部范围或局部小群体,而是影响整个社会。此外,网络产生虚拟社区、虚拟个体并导致更多的网络欺诈和不文明的网络行为等都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网络内容服务的监控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或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方面层层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保证网上传播内容的健康,让网络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积极贡献。

  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可谓速度惊人。总的看来,网络发展在上个世纪主要是技术推动,设备制造与运营商主导业务提供。从2000年初开始,对网络服务的主导权开始发生转移,集中表现为用户主导,应用拉动技术发展。业务主导和技术驱动角色的变化将对未来宽带移动网络研究与设计带来更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怎么样保证宽带移动网络的鲁棒性与自组织能力?当进入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后,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不仅面对着众多千变万化的业务需求,还要适应由数量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的便携终端灌入的具有超强移动和时变性的大容量码流,这就要保证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具有超强的鲁棒性和自组织自适应能力。

  *怎么样解决网络系统的智能控制与管理?随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和web3.0的应用普及,网络业务控制与资源调度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将会是一个“泛IP化”的网络,IP技术的特征之一是在网络控制上的无政府主义和技术应用上的自由发展。这种模式源于互联网络发展的早期,当时由于网络仅仅在科学家之间实现数据传送,它只要保证数据可达就行。但现在网络要为全民所用,各种原来的专网业务都要在同一个网上提供,同时还不断有用户发明的新业务加进来。这时候对网络资源进行调度与控制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控制必须能自我升级来适应应用业务的发展。

  *如何保证移动通信网络用户上、下行通信链路的有效高带宽?这实际也是3G/4G想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内主要研究机构提出的3G/B3G(Beyond the 3rd Generation Mobil Communications, 第三代以后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可以看到,谁能提出一个好的、让大家相对信服的宽带传输的方法,谁就基本上在标准制订中占据有利地位,并进而在产业收益中获取较高的利润。美国高通公司就是这方面很好的实例,我国的大唐提出的TD-SCDMA宽带技术也在相当程度上为国人赢得了荣誉。现在3G的传输带宽跟不上应用发展了,于是人们又在寻求更好的能适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宽带传输方法(如将应用于广播通信中的OFDM技术进行多址双向传输的改进,将OFDM与CDMA等融合形成新的OFxDM技术等),以应用于下一代也就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但到目前还没有真正有效的满足新媒体应用的移动宽带通信传输解决方案。

  *如何实现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紧密融合?随着通信与材料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本身的体系架构在发生变化,例如计算所的曙光超级计算机就在研究怎么样利用光通信和光交换技术大幅度提高运算能力。再者,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能将任意一台设备与网络连接,那么将来设计的新一代个人计算机如何充分利用虚拟世界中的真实硬件设备,以最大限度减轻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随着网络带宽的加大和高计算量业务(网络安全与移动多媒体传输调度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极高)的不断出现,使得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与设计已经不能以速度为单一目标,而应同时考虑采用很多计算机的功能。例如是否可以引入计算机的总线思想形成“网络通信总线”,当然这个总线是虚拟的,其目的是让用户可以把网络当作一个超级虚拟个人计算机,从而使得用户主导业务变得更加理想。

  *层出不穷的业务内容的健康性如何监管?这里健康性指两方面:所谓“不健康”一方面是指媒体内容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性,另一方面是用户对网络使用的恶意行为,既指对通信网络本身的攻击,也包括对其他用户设备的恶意使用,诸如流氓软件、病毒、信息窃取等。下一代网络应用以更具个性化的用户主导业务为特征,因此需要对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以及用户在网络上创造的内容服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

  *如何应对频谱可用性挑战?这大概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它同时还涉及到社会在原公共蜂窝网上的巨大投入,特别是3G上的投入(欧洲投入了上千亿欧元)如何收回。

  *如何应对自然生态安全挑战?电子设备特别是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大规模使用必然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辐射产生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人类本身,还会影响其它生物。

  *国家和国际如何形成合理的公共政策以促进未来宽带无线移动网络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非技术因素问题,本文不作讨论。

  从上面移动新媒体应用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可以将未来移动通信网的特征初步概括如下:

  *宽带:用户通信所享用带宽远大于当前移动网络,实现高效的动态自适应频谱利用;

  *移动:基于IPv6的不同类型网络和不同类型用户的互连互通,支持用户/网络本身的高速移动漫游通信;

  满足上述未来宽带移动通信应用和挑战的网络该是什么样子,它的核心技术是哪些?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了一百多年,今天通过空中电波和地面通信传输承载的人类信息通信是地球历史上最辉煌的景象之一。再往下一步,人们又在思索怎么样把计算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任何人(any person)、任何物(any objects)不管在任何地方(any place)需要时能够安全、公平、快速地通过移动便携计算设备和通信网连接起来,从而极大地增强人类驾驭世界的能力。于是在以数字蜂窝网为特征的2G之后,以CDMA技术为核心的3G、3.5G、B3G随之而来。3G还没有大规模运营,移动新媒体又将以OFDM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进多出)技术为标识的具有更高信道带宽的4G技术推到前台。

  尽管现在人们谈论4G时,更多的时候是将它与OFDM/MIMO技术联系起来,甚至认为做OFDM/MIMO就是在做4G,但实际上OFDM/MIMO技术只是4G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此外,4G最明显的技术特征应该是:它是个具有较高融合度的、具有自组织智能控制管理功能的、支持移动新媒体的混合异构网络系统。4G不但会融合最新的自组网(ad hoc)技术、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卫星通信和公众蜂窝网等技术,而且会将移动网和固定网进行较好的融合。图1给出了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向4G的演进过程。

  4G移动通信网的组网目标应该是更高的业务服务效率和更低的建设维护成本,同时需要有较好的频谱效率与网络覆盖。在研究组网技术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是“求全”,也就是研究人员从自己的研究点出发,希望用自己研究的技术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各种所需的服务。因此就出现了连定位于近距离通信的超宽带技术都有研究者说实验室里做到了覆盖一到两公里的超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上各种无线通信技术都可做到全覆盖,但没有必要这样做,也做不好!事实上不同的技术都有其专长的领域,例如当前室内都具有了电话线、电视电缆、双绞线,甚至是光纤,有红外、超宽带和IEE802.11等,将这些技术与3G和IEEE802.16技术结合起来共同组网,就没有必要非得让很擅长提供室外宽带通信的3G和IEEE802.16穿透墙壁进入室内,提供室内用户联网服务。只有通过合理的分工定位实现不同通信技术的联合组网才能做到系统的最优化,从而实现不同通信网络连接技术对广大用户的有效业务分流,保证用户享用有效通信带宽的最大化。例如我们假设3G/B3G提供的2M带宽、IEEE802.16提供的70M带宽只需要为室外用户服务,不用再考虑如何穿堂入室以提供室内用户通信连接服务的问题,而将室内用户由电话线、以太网或无线局域网等其它接入技术通过遍布于城市的宽带光纤网进行分流,那不仅3G或IEEE802.16的技术复杂度得以降低,而且每个用户特别是室外用户享用的有效带宽将大大增加,服务质量也因而得到提高。再看看3G/B3G要提供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用户高速移动通信,这就更是为技术而技术。实际上中国国内连高速公路上的速度都限制在120公里以下,这种高速移动下的通信服务的对象就只能是违法违章驾驶人员。先不说其实现的复杂度有多大,仅为此付出的建网和维护成本将远远大于提供现实时速(80公里以下)移动通信的蜂窝网的成本。真正的高速移动实际主要发生在火车和飞机上。从视角变化的速度看,火车和飞机对于卫星、处于平流层的飞艇来说,相当地面通信时人在散步甚至更慢。这意味着只要在火车和飞机上安装一个能与卫星或飞艇通信的网关,火车和飞机上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或其它技术简单地连接到网关上,实现用户需要的通信,用户和火车网关的通信显然不是高速移动的通信,于是原来需要解决的高速移动带来的各种技术难题就转化为怎么解决不同通信网络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后者明显要容易得多。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不同技术的组合来实现一个最优的移动通信系统,这个新的系统不但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各种网络基础设施,而且将较复杂的技术转移成新的容易实现的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的网络根据其优势将用户进行分流,从而保证了每个用户享用的有效带宽大大增加,建网和维护成本有效降低。中科院计算所按此思路研究提出了适用于4G的新型组网技术架构图如2所示:

  *室内微小蜂窝:WLAN、红外、电缆、Ultrawideband+宽带光纤

  移动新媒体应用要求运营商在4G网络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和更多的逻辑信道以及对这些传输信道资源实现高效的管理调配,从而使用户可以在通信时享用远大于当前网络能提供的带宽。提高有效带宽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实现更好的高带宽信道编码调制与解调方案,这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绝大多数研究者们正在做的,智能天线技术、分布式天线技术、各类蜂窝结构、MIMO、OFDM、OFCDM技术等都属于这种方面的研究。但不论所提算法多好,大气空间始终属于共享的时变信道,每个用户享受的带宽总无法和有线比拟。因此现在有研究者从网络系统混合异构的系统角度出发,吸收多核计算机并行计算的思路,探索用户采用多模终端实现数据的多路径并发传输来有效提高逻辑带宽的方法。这就要求为资源调度管理设计新一代的支持多径传输的介质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技术,动态频谱自适应技术等,以最优化物理层的使用。中科院计算所正在与澳大利亚国立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密切合作,共同就移动通信中多径并发传输的相关技术难点和资源调度管理技术进行攻关。笔者相信这两个方面今后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将并驾齐驱,共同推动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

  要想使移动新媒体得到较好的应用,必须使得4G实现用户可控、业务类型可控、质量可控、网络系统可控,以保证一方面网络对用户而言是可信任的,另一方面使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从总体上掌控网络,政府从内容上监管网络,从根本上遏制网络环境中的不良行为,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设计一个新型的智能信令系统。这个信令系统要具有业务自适应能力,以应变不断出现的用户自创业务;要有网络自适应能力,以应对用户在混合异构网络中移动连接所面临的不同无线接口技术、移动性管理和服务的兼容问题。

  主要是指未来移动终端与核心通信网络设备如何实现在计算和通信两个方面都具有高性能的关键技术。

  它需要研究新的移动漫游与切换(水平、垂直)技术,将移动位置管理与移动搜索技术结合,融合知识网格技术、语义网格技术、web2.0/3.0的成果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智能化的全自动服务。

  当前正处于通信网络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转型期。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但还没有哪种技术占据相对的优势。这对我国来说是百年难得的一次跨越数字鸿沟,在通信发展方面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笔者认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会像2G和3G一样以某一单项技术的重大创新为标识,更不会是现有技术的简单修补,而应该是系统层面上的集成创新。我们应当在充分吸纳当前多种网络技术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未来网络服务的真实需求分析,从网络系统整体架构及计算服务平台整合上进行集成创新,实现由业务融合带来网络融合。应当从网络系统架构及服务平台出发来分析到底什么才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不同的系统架构其关键技术很可能完全不同,摸清了真实的关键技术后,再集中对这些技术进行攻关,由此争取从系统上引领世界的发展。具体有几点建议:

  2000年前移动通信网络的竞争体现在单项技术竞争上,但2000年后,单靠这些技术改进和提出新的信道处理方法已不足以支撑越来越红火的网络新媒体业务,如果有人还幻想站在CDMA/OFDM等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那巨人晃一晃,就能把你摔得粉碎。像欧洲的诺基亚(Nokia)、爱立信(Ericsson),美国高通(Qualcomm)、摩托罗拉(Motorola)那样的“巨人”甚至都不让你踩在他们的肩膀上,他们的核心技术永远不会给你。更主要的是自主创新成败与否往往不是取决于单项技术的突破能力,而是取决于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链的整体规划与执行能力。要想在下代移动通信中成为巨人,必须要靠系统创新来解决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新技术的兴起必将使一些老牌制造商和运营商破产,同时将会有新的信息通信巨头站起来。朗讯的一蹶不振、马可尼风光不再,上世纪90年代初排前四的通信网络制造商踪影难寻。代之的是思科(Cisco)和诺基亚傲视群雄。当前我国运营商与大的制造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参与创新不积极,作者觉得原因在制造商方面是因为已有技术被少数跨国公司垄断,在运营商方面是由于政府给予的特殊政策使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破产,因而缺乏竞争意识。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深化改革予以解决。

  同一套信道编码和调制解调方案,在不同的频段其工作性能是大不一样的,并由此导致其组网和维护成本相差巨大。现有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案随着90年代无线数字传输技术的兴起而变得很不合理。早期占无线产业大部分市场的广播服务占据了相当的资源,其它频谱的使用分配也不尽合理。既然4G是系统创新,就要重新根据不同通信技术的特点研究频谱分配方案,以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实现信息化发展成本的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