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01 06:40:55 | 作者: 党群工作
首先很谢谢大家参加我们举办的拓邦股份2017年中报解读电线月份开始重点推荐的标的之一。我们观察到了公司业绩的爆发增长,同时认为公司作为物联网落地的标的,未来的业绩放量是可以期待的。
公司2017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12.03亿,同比增长63%;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89%,接近业绩预告上限;综合毛利率提升近3个百分点。公司同时还发布前三季度净利润预测,增速达到50%~80%!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老朋友拓邦股份副总兼董秘文总来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对半年报的理解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公司发展】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2个亿,同比增长63.05%;实现净利润 9395万,接近1亿,同比增长89.15%。2017年是拓邦公司上市十周年,成立二十周年,公司从开启我国家电嵌入式智能控制器规模应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领先的智能控制方案提供商。
【行业变化】智能控制行业迎来了专业化分工,产品升级,智能家居物联网升级的巨大发展机会。
【公司情况】公司主要营业业务主要呈现“一体两翼”的形态。“一体”指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两翼”指的高效电机和新能源电池,新能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了抓住物联网时代物联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公司在经过十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整合的基础上,报告期内围绕“差异化发展、平台化强企、智能+升级” 三大战略的实施和落地,抓住智能控制行业历史发展机遇,发挥“智能控制+电机+电池”的业务协同优势,实现了高速优质增长。
【控制器业务模式】业务模式持续优化,ODM/JDM比例持续提升,2016年ODM比重约为40%左右,2017中报个人估计ODM比重有望提升到50%以上(具体数字还没有统计),对毛利率的提升有帮助。
【产品结构】变频类、屏幕式、嵌入式等高端化产品量产订单增加,推动产品均价和附加值提升。
【应用领域】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类客户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燃气控制、园林工具、机器人等领域客户订单量产规模扩大,战略性大客户合作推进顺利,未来很可能后续发力。
【战略】公司报告期内在 AWE 展上召开“专业让智能更简单”发布会,推出以全新打造的 T-Smart 一站式智能家电解决方案为核心的“智能+”战略,为家电公司可以提供从控制器、通讯模块、云到 APP 的一站式技术服务及从需求概念到规模量产的一站式业务服务,实施“先联网,后生态”,帮助家电企业降低智能家电开发复杂度,提升产品的质量、加速产品创新、做大做强智能家电。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入驻了阿里云 IOT智能生活开放平台,加速 IOT 生态进化, 投资参股了具有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的深度搜索公司。
【其他业务】“两翼”业务之高效电机和核心主业控制器形成了非常好的产品和客户协同性,成为了公司在客户端的一个技术壁垒。电机市场利用高效节能低噪音的新型电机逐步替代传统电机,是一个替代的市场。公司的产品高效直流无刷电机主要使用在在电动工具等领域,随着未来公司技术和工艺的完善、成本的优化,业务发展存在加速可能。
“两翼”业务之新能源电池业务2016年年底战略转型,产品由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转型为小动力电池,应用领域就转向了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和机器人等领域,和控制器产业形成很好的结合。
【三费情况】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按照行业经验技术投入会有1~2年的起量延迟。今年随着智能化、物联化的发展,公司研发的方案大幅度的增加,研发费用大幅度上升。研发投入对企业来讲一定是必要的,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公司后续的持续盈利能力进行的准备。1到6月公司的三项费用是同比增加约7800万,其中管理费用增加4347万,再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100万,公司在物联网爆发的前期,预计研发投入会保持一定强度。销售费用增加1283万。财务费用增加2169万,主要因为公司出口比重较大,上半年人民币的升值使财务费用有所提升。
【发展展望】我们预计1月到9月份利润的增速幅度在50%~80%,即1.58亿到1.89亿。增长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增长和毛利提升。
收入增长源于公司在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的业务领域,同时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解决客户的痛点提升产品的竞争壁垒,逐渐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同时高端产品的份额占比也在逐渐提升。
毛利提升源于公司定位服务高端、高的附加价值的产品,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一直在优化,相信盈利能力会促进提升。
问:有数据指出控制器市场规模年增速约8%,毛利有轻微增长,智能化未来对行业增速还有多少贡献?
文:控制器产业产品品类众多,下游众多,相对离散。如果谈一个具体品类增长率比较可行,总体增长率目前没看到相关数据。
闫:同意文总的观点。智能化的弹性也很难说清:只以WIFI模块为例,空调的边际成本可能在1%,而台灯的边际成本在10%。每个细分市场的增速不同,整个市场的弹性就很难定量估计。
文:而且智能化家电市场并不是简单加WIFI模块,智能化是终端复杂程度增加的过程。如屏幕交互增加、语音控制的增加,类似智能化的提升比单纯的联网弹性更大。比如,洗碗机传统简单控制器价格可能几十块钱,通过加入语音控制、反馈,加入新传感器等功能,价格可达200+。所以智能化对控制器市场的弹性更难估计。
答:公司上市后在周期调整过程中也曾尝试其他产业,后来公司调整为聚焦智能控制领域,就是看准这样的领域未来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公司在2012、2013年已经预计到智能控制行业的大浪。因此公司做战略调整,聚焦智能控制器主业。
答:公司国内外的同行比较明确:国内上市公司有五家左右;国外的有三家左右。同行都表现不错,具体经营信息不是特别了解。拓邦拥有20多年行业经验,原则是“技术为先,客户为重,体系为纲”,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引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强大的平台体系。
技术的引领能力体现在通用技术,如变频、传感、人机交互等有成熟的开发能力,解决方案丰富,覆盖白电、小家电、电动工具、园林工具、智能硬件等领域,实现定制化的开发。
客户服务能力体现在多年行业的积累带来的对客户的真实需求深刻的理解。研发速度、交货速度已形成了很好的口碑。
强大的平台体系是拓邦在20多年来一直在着力打造,如研发设计体系、工业体系、实验室质保体系等。
答:控制器的下游是离散的,而且专业化的分工趋势已经很明显。在这种趋势下,就我们观察很多客户从成本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转化。控制器交给我们,成本、创新效率、采购链配合等方面都有优势。控制器外采模式在高中端市场开始普及。企业具有20年的生产经验,在很多关键技术上甚至走在了客户前列,客户的依赖性会更强。所以未来公司的ODM的比重会也因此预计会慢慢的重.
问:公司部分产品同厂商联合开发,是否能预估智能控制器在什么时间会出现单价爆发?
答:从今年看,上网家电比重依然不高,但趋势已明显。客户研发的案子慢慢的变多,我们今年招聘的研发工程师多数是这个方向的研发。
除了研发,产品结构也在变化。以前出货的控制器中,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占比较高。高端厨电、机器人、电动工具、智能家电产品比例提升了,平均单价就会提升。
答:行业规模巨大,竞争者零散。公司的营收增速在30%以上。举例,某客户公司利润增速在10%~20%之间,但是同我们和合作以高端产品为主(拓邦占比70%+),弹性已经远超于这个公司整体增速和行业平均增速。
答:美的2016年贡献营收可能在百万量级,以ODM为主的。格力的业务不多。海尔有部分产品在合作,量不大,但有成长空间。
答:比重没有具体统计,现阶段估计在10%以内。不过目前很多联网的案子已在研发阶段。应用在空调、冰箱、红酒醒酒器、烤箱等产品中。
答:一是规模效应;二是毛利提升。不过近期我们研发投入较大,对利润增长有一定削弱,但是今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是为了未来2到3年的更好的增长。
答:研发主要是面向已有市场方向。目标是将部分产品做强,特别是在传统优势板块如高端厨电等。努力提升ODM比例。
问:恭喜公司上市10周年,成立21周年。公司的中报指出智能家电以外的板块包括机器人等方面。新市场的进入门槛,进入模式(如OEM、JDM、ODM),毛利率和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能否进行介绍?
答:拓邦在家电等应用领域有优势,但其实很多领域技术具有相关性。新产品的进入周期依照产品而变,一般根据复杂性在0.5年~2年之间。进入模式和毛利率因产品而异,ODM、OEM都有。例如家电领域虽然深耕多年,但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ODM。新市场中ODM比例可能不够高,随技术和客户信任度的提升,未来ODM的比例必然会提升。新市场进入方式有自身投入研发拓展进入,也有通过外延式并购快速切入。目前增长主要来自于内生增长。
答:公司外延投资比较稳健,投资原则有两点:一是外延能够补充拓邦业务领域的横向并购,通过收购快速进入细分行业,潜在标的包括看好的细致划分领域的龙头。拓邦能轻松实现制造平台和物流平台的共享,最终目标是实现“1+12”的效果。去年的两个收购达成了这个目标。二是纵向并购或参股技术性公司,加强技术的先发优势。实现领先行业半步到一步的目的。公司不会去做跟产业无关的并购和收购,一定是围绕主业加强竞争力。
研控自动化增长得益于工业4.0,增长高于原来预期。合信达的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并购后同上市公司的优势资源共享,二是煤改气的行业机遇。未来随着管理的深入和资源共享的力度加大,公司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都有下降空间,盈利还有提升空间。
答:公司股权激励主要是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技术型的公司,公司一定要发挥工程师的能力。2015年基于2014年的业绩和行业情况,公司确定了股权激励条件,当时看了也具有一定挑战性。我们已预判到智能控制器市场的爆发,但是近两年的一些临时变化,如房地产去库存、物联网标准落地也逐步提升了市场。
问:2015年收购研控后续收购协议指出,如果员工连续三年能够继续增长20%,公司会考虑收购剩余股权,此事会不会提前进行?
问:原材料上半年出现了如单片机等核心产品的缺货,这对公司产能有没有影响?公司新建产能的释放节奏是怎样的?
答:公司上游部分原材料年初确实出现紧缺,但多年来公司芯片采购量较大,也重视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能够获得优先供应,业务未受太大影响。公司材料成本占比不是非常高,原材料的涨价能够最终靠产品设计优化、提升效率来降低影响,所以上半年毛利率增长不错。
由于今年订单量增加,已有产能确实有些紧张,目前公司惠州一期新建厂房已陆续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二期也在建设中,后续产能会得到相应的缓解和解决。重庆和印度运营基地正在加速建设,华东基地目前在正在进行选址工作,估计2017Q3完成选址,争取2019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公司生产线建设经验比较丰富,因此产能不会构成公司实际发展瓶颈。
答:人数增长主要是研发人员,公司的战略是做强ODM,做精OEM。所以这两年投入研发人员为未来几年的增长做准备。公司产品的研发周期大概为1到2年。
答:资产减值源于收入迅速增加带来应收账款、存货等的增加,需要根据会计准则计提减值准备。
问:公司预测前三季度预测的达到1.58亿到1.89亿,但市场预估较低,能否解释一下?
答:利润计算很复杂和敏感,从单季度说,公司在四季度要进行年终奖支出,所以对四季度的净利润会有影响,具体数据需要到时候看披露的定期报告。
答:公司目前已经连续几年迅速增加,预测未来几年能持续较高速度的内生营收增长。信心来自于行业的高速成长和公司投入和打造的紧抓发展机遇的能力。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信建投TMT通信行业研究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证券TMT通信行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已正式对外发布的TMT通信行业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中信建投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订阅号对所载研究报告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者对本订阅号所载所有内容(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标注明确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做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