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05 10:46:09 | 作者: 大事纪要
科技创新是青岛理工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学生工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课程思政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育学生的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学生工作与课程思政无缝对接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将学科竞赛管理制度改革作为关键切入点,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的核心理念,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针对学生工作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配合难的问题,学院班子集体领任务、定目标、做分析、谋发展,完善出台《学科竞赛管理办法》,针对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特点,实行院系二级、模块化管理的模式,学院领导组成专班,学工教师深入到教研室、实验中心,形成各系、各教研室、各实验中心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的工作管理机制。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一手抓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生工作研究,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一手抓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改变以往以灌输宏大的思想政治观念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学工工作与课程思政齐发力,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个性化需求。使学生工作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形成统一,教学管理上形成合力,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自《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先后组建20支教师指导团队,150支学生参赛队伍,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认定目录》中的17项学科竞赛进行指导、训练,形成了教师学生广泛热情参加学科竞赛的良好氛围。2021年,学院共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多项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79项,省部级奖项351项。
专业学习是主线,思政工作是关键。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创建全院范围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科学技术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通过在课堂以外拓展“课程思政”实践场域,学工教师走进实验室、专业课教师走进学生公寓、学院领导走进教研室的“三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教研室、实验室、辅导员工作室协同共建,共同搭育人平台。
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组建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学院实行教师职称评定、年底评优和学生竞赛挂钩、特设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岗等体制机制,确立“一系一方向、一教研室一目标”的学科竞赛组织开展方向。各教研室、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党支部、优秀教师团队和学生辅导员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进行交叉融合,组建计算机“学习型”党支部师资团队、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信息与控制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团队等多支优秀教师指导团队。
以学生工作为抓手,多途径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采取社团制管理模式,依托不同的学科竞赛成立不同的社团,由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全面负责竞赛的宣传、动员和日常管理工作。各学生党团支部、科技社团、竞赛小组发挥朋辈作用,手拉手开展组织动员工作,学院团委梳理年度科学技术创新竞赛时间表、为参赛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切实通过学科竞赛的组织开展实现党团共建、以赛促学,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
学院总结既往成绩,学工团队与专业课老师密切配合,面向不一样的学生群体层次,找准不同发力点,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成长空间,冲击科学技术创新竞赛新高度。针对本科生学生群体,在专业启蒙培育方向上发力,先后承办山东省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研讨会、“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省赛)等高规格的会议和赛事,举办跨学科竞赛宣讲会和经验分享会,使更多本科学生接触学科竞赛、接触科研创新的启蒙教育。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引导下,本科生参与率达80%;在专业学科竞赛方向上发力,以“挑战杯”和“互联网+”大赛为龙头,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高教学会目录赛事为主力,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信控科技文化节各项赛事为基础,搭建“金字塔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了学生在专业与实践之间的连接。
针对研究生学生群体,依托于课程思政建设,大力开展创新课程和创新实践教育,深度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工程化项目,大力倡导“产-学-研”相结合,深入挖掘企业资源。目前学院IBM(中国)研发中心、青软实训等部门和企业共建就业创业实践基地13个,形成创新创业深度探访融合;依托资深教授、中青年博士成立校内导师团,联系企业中高层技术骨干成立校外导师团,协同培育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本领。近年来,学院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率达100%、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国家三等奖获3项。
以科技创新为精准着力点,统筹推进学生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是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深化学生工作改革创新、推动学生工作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必要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构建高质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助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科技创新是青岛理工大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学生工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课程思政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育学生的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学生工作与课程思政无缝对接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将学科竞赛管理制度改革作为关键切入点,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的核心理念,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针对学生工作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配合难的问题,学院班子集体领任务、定目标、做分析、谋发展,完善出台《学科竞赛管理办法》,针对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特点,实行院系二级、模块化管理的模式,学院领导组成专班,学工教师深入到教研室、实验中心,形成各系、各教研室、各实验中心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的工作管理机制。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一手抓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生工作研究,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一手抓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改变以往以灌输宏大的思想政治观念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学工工作与课程思政齐发力,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个性化需求。使学生工作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形成统一,教学管理上形成合力,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自《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先后组建20支教师指导团队,150支学生参赛队伍,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认定目录》中的17项学科竞赛进行指导、训练,形成了教师学生广泛热情参加学科竞赛的良好氛围。2021年,学院共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多项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79项,省部级奖项351项。
专业学习是主线,思政工作是关键。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创建全院范围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科学技术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通过在课堂以外拓展“课程思政”实践场域,学工教师走进实验室、专业课教师走进学生公寓、学院领导走进教研室的“三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教研室、实验室、辅导员工作室协同共建,共同搭育人平台。
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组建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学院实行教师职称评定、年底评优和学生竞赛挂钩、特设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岗等体制机制,确立“一系一方向、一教研室一目标”的学科竞赛组织开展方向。各教研室、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党支部、优秀教师团队和学生辅导员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进行交叉融合,组建计算机“学习型”党支部师资团队、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信息与控制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团队等多支优秀教师指导团队。
以学生工作为抓手,多途径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采取社团制管理模式,依托不同的学科竞赛成立不同的社团,由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全面负责竞赛的宣传、动员和日常管理工作。各学生党团支部、科技社团、竞赛小组发挥朋辈作用,手拉手开展组织动员工作,学院团委梳理年度科学技术创新竞赛时间表、为参赛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切实通过学科竞赛的组织开展实现党团共建、以赛促学,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
学院总结既往成绩,学工团队与专业课老师密切配合,面向不一样的学生群体层次,找准不同发力点,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成长空间,冲击科学技术创新竞赛新高度。针对本科生学生群体,在专业启蒙培育方向上发力,先后承办山东省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研讨会、“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省赛)等高规格的会议和赛事,举办跨学科竞赛宣讲会和经验分享会,使更多本科学生接触学科竞赛、接触科研创新的启蒙教育。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引导下,本科生参与率达80%;在专业学科竞赛方向上发力,以“挑战杯”和“互联网+”大赛为龙头,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高教学会目录赛事为主力,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信控科技文化节各项赛事为基础,搭建“金字塔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了学生在专业与实践之间的连接。
针对研究生学生群体,依托于课程思政建设,大力开展创新课程和创新实践教育,深度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工程化项目,大力倡导“产-学-研”相结合,深入挖掘企业资源。目前学院IBM(中国)研发中心、青软实训等部门和企业共建就业创业实践基地13个,形成创新创业深度探访融合;依托资深教授、中青年博士成立校内导师团,联系企业中高层技术骨干成立校外导师团,协同培育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本领。近年来,学院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率达100%、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国家三等奖获3项。
以科技创新为精准着力点,统筹推进学生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是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深化学生工作改革创新、推动学生工作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必要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构建高质量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助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